硅乳液是一类以聚二甲基硅氧烷(PDMS)为核心成分的乳状液体系,因其独特的低表面张力、优异的消泡性、润滑性和生物相容性,成为医药、化妆品、食品及工业领域的“隐形功臣”。但传统的工艺制备方法会导致粒径不易控制、活性易流失等痛点。微思高压均质机以“纳米级精准控制”为核心,解决了这些难题。
硅乳液(如西甲硅油乳剂)因具有降低表面张力、消泡和稳定分散特性,广泛应用于医药、化妆品、食品及工业领域。然而,传统制备工艺面临三大瓶颈:
粒径控制难:
初乳通过机械搅拌或滤膜处理,D50粒径常达数十微米,消泡效率低且易分层;
稳定性差:
传统方法易导致活性成分(如神经酰胺)结晶析出,保质期仅6个月;
生产效率低:
滤膜法产量受限,高剪切乳化依赖人工经验,成本高昂。
随着纳米技术及精密制造需求增长,市场亟需能实现超细粒径、高稳定性、规模化生产的解决方案。
√ 作用机制
(1) 西甲硅油具有很低的表面张力,在泡沫液膜上迅速扩展的同时将表面活性剂分子排开,使泡沫表面的张力降低、泡沫破裂。
(2) 当西甲硅油分散插入到泡沫液壁中与发泡剂一起形成混合单层液膜,但散布到很有限的程度,降低了液膜的内聚性,造成泡沫破裂。
微思高压均质机通过三重物理效应实现硅乳液的纳米级均质化:
空穴效应:物料在1800bar超高压下通过微米级流道,瞬间失压引发空穴爆破,击碎颗粒团聚;
剪切效应:高速射流(1500米/秒)产生的层流剪切力将液滴切割至100-300nm;
撞击效应:物料垂直撞击合金均质阀,实现多维度分散。
技术优势:
冷处理工艺:内置5-10℃温控模块,避免热敏成分失活;
零残留设计:最小处理量15ml,适配实验室至工业级生产。
微思高压均质机已在多个硅乳液项目中验证性能:
粒径优化:
西甲硅油乳剂D50从36.93μm降至3.44μm,接近进口参比样品;
均质后西甲硅油粒径图
|
|
神经酰胺纳米化后D90从23.98um降至445.8nm,透皮吸收率大幅提升;
神经酰胺均质前后粒径对比图
稳定性提升:
均质后乳液静置30天无分层,保质期延长至18-30个月;
产能突破:
工业级设备流量达4000L/h,较传统工艺效率提升40%。